第2部份.
中國手工藝的色彩
Colour in Chinese Craft

中國傳統手工藝色彩繽紛、變化萬千,有極豐富的文化內涵。《左傳》說:「五色比象,昭其物也」。中國古代傳統五正色為: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;配五行則「東為青、南為赤、中為黃、西為白、北為黑」,五間色為:綠、紅、碧、紫、緇。中國古代色彩扮演着重要的教化角色,訂「五正色」和「五間色」來區別身份,推行君臣士庶與尊卑貴賤的服色制度。另外紅漆青銅、白瓷黑陶,各有所勝。而中國手工藝亦分有不少類型,現只略述剪紙、服飾及陶瓷不同的用色內涵。

Graphic_16

五正色: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
配五行:東、南、中、西、北

Graphic_17

五間色:綠、紅、碧、紫、緇

剪紙的種類有單色剪紙、彩色剪紙和立體剪紙。單色剪紙是剪紙中最基本的形式,由紅、綠、褐、黑、金等各種顏色剪成,主要用於窗花裝飾和刺繡的底樣。立體剪紙既可是單色,也可是彩色的,它是採用了繪畫、剪刻、摺疊、黏合等綜合手法而產生的一種近於雕塑或浮雕的新型剪紙。剪紙分類又可以分為:

1. 陽刻剪紙:單色紋樣

2. 陰刻剪紙:單色反轉

3. 對稱剪紙

4. 襯色剪紙:色塊對比

5. 點色剪紙:筆點濃淡

6. 染色剪紙:色彩滲化……等等不同色彩設計。

Graphic_18_1
Graphic_18_2

立體剪紙

Graphic_19

點色剪紙

Graphic_20

染色剪紙

在服飾中的正色,東為青:藍色有石青,這種深近黑色的藍色是清朝宮服中最具代表性的顏色,皇帝、后妃、官員、命婦(有封號的婦女)的禮服多為石青色,由植物染料靛青經過多次染色而成;紫色有青蓮、藕荷和雪青,雪青指偏藍調的淺紫色,於清代晚期非常流行,更深的紫色亦以荷花為名,叫青蓮色,而藕荷色則是淺紫而略帶粉紅的顏色。南為赤:紅色有赤色和朱色,代表喜慶吉祥,在清代的服飾文化裡,紅色代表喜慶、莊嚴、吉祥、幸福,也是身份的象徵,《詩經》中說道:「我朱孔陽,為公子裳。」意思是貴為「公子」者,應該穿朱色,《禮記》中也有記載:「天子居明堂太廟……衣朱衣,服赤玉」,這裡「朱衣」指的是天子禮服,朱色和赤色在古人服色中的地位之所以如此的高,和古人對血、火、太陽等自然現象的崇拜有關。中為黃:黃色有皇族特有的明黃,明黃色是明度最高的黃色,只有皇帝、皇后、皇太后才可穿的服色,是皇家中最最尊貴顯赫的顏色,在清代以前,皇帝袍服所穿着的黃色多為棕黃色,及至清代乾隆時期,才正式訂定明麗鮮豔的明黃色作為皇帝的專屬服色。西為白:白色有珠白和素白,宋人青睞淡雅的珠白,還喜愛月白、青白、粉白,喜愛白色的純潔和溫潤;素白乃喪服之色。北為黑:黑色有玄青,寓穩重尚禮之色,玄是黑而有赤的偏紅調的黑色,清朝以靛藍混合黑色染料五倍子,套染成濃墨近黑的色調。

Graphic_21

明黃

© 香港藝術館藏品

石青

© 香港藝術館藏品

雪青色(淺紫色)

© 故宮博物院

玄青(黑色)

© 香港藝術館藏品

顏色釉為塗於陶瓷表面上用以裝飾的各種色釉:有高溫、低溫、單色和多色多個種類。由商代黃釉,漢末晉初創青釉,到唐代創造黃白綠唐三彩,相互交錯,斑駁燦爛。又有花釉、又名唐鈞,在黑釉、茶葉末釉上點綴出黃藍灰白彩斑,渾然天成,故說唐朝尚「多彩」,雍容華貴。宋朝重文輕武,釉色含蓄典雅,高貴樸實,以單色瓷為主,有儒家簡潔素雅之美,平和簡素。釉彩發展到元代,元朝尚白,前期卵白釉,後期青花、藍釉。著名的紅色釉有元明清代的釉裡紅、清代祭紅鉤紅、康熙時代郎窯紅。清朝又有康熙五彩、康熙素三彩,鬥彩、墨彩等等,成為釉彩新突破的歷史新一頁。另外,中國傳統陶器色彩通常有特別的象徵意義:以白色為例,白陶(Neolithic White)世稱「天下白」,乃源出金代《歸潛志》:「定州花瓷甌,顏色天下白」,指美人白膩膚色之天然,以形容定窯瓷器之美。

中國唐三彩 馬 唐代

© 故宮博物院

唐三彩是以黃、綠、白三色為主,所以稱為三彩。唐三彩原來為唐代釉陶的總稱,所燒作品用得最多,功用是陪葬冥器和宗教用品。一些國家輸入中國三彩後不斷仿燒,成為伊朗波斯三彩,朝鮮新羅三彩和日本奈良三彩。